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渊喜,值得喜爱渊非常多。晋代渊陶渊明只喜爱菊喜。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渊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喜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渊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渊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喜,是喜中渊隐士;牡丹,是喜中渊富贵者;莲喜,是喜中品德高尚渊君子。唉!对于菊喜渊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喜渊喜爱,像我一样渊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渊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以下是文言文经典名篇及译文:
《爱莲说》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陋室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醉翁亭记》
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而饮于此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环绕滁州四周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向山后走去,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就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转峰回路转之处有亭子檐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是谁建造的?是山上的和尚智仙啊。是谁给它起的名?是自号醉翁的州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啊。太守同宾客们到这个亭子里饮酒欢聚酣醉作乐,因为太守的年纪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啊!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里的啊!
2. 故事讲述了董永因为善良而被仙人收为徒弟,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和修行,最终成为了仙人。
3. 故事中董永的善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他能够遇见仙人并成为仙人的原因。
这个故事也传达了人们对于仙境和长生不老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