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古代科举考试,前三名依次被称为什么
时间:2025-05-13 07:12:27
答案

1.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2.状元,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殿试第一称状元;

2.榜眼,是科举时代的一种名次称号。

即在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殿试中,取得进士考试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榜就是人们所说的黄榜;

3.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的称谓。

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

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

“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

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

古代科举考中童生秀才贡士进士的不同待遇
答案

童生(第一级县试)——刚开始学习的小孩。相当于高中毕业,因为他们可以算是有学问的人。一般没什么工资待遇。

秀才(第二级府试)——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叫秀才。相当于高中毕业。这就能免除一定的徭役了。

贡士(第四级乡试)——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参加考试政府会发放路费,平时会有义田收租给贡生少量的工资。

进士(第五级会试)——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类似职称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是举人,考试合格后就是准进士,待殿试合格后,则为进士。考中进士就有认命低级管权利了,就有进入仕途门票了。

古代科举考试,前三名依次被称为什么
答案

古代科举考试,前三名依次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

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

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推荐
© 2025 欧安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