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是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孤独‘’和‘‘’彷徨‘’的心情,并引用诗中:‘’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
‘’这便是题名《彷徨》的缘由,因此鲁迅先生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1、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2、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
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3、空谈之类,是谈不久。
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