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手工磨制是一种材料科学实验技术,用于制备金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样品。以下是一些基本的金相手工磨制技巧:
1. 材料选择:选择适合样品硬度和结构的磨盘和砂纸。通常从粗磨开始,逐步过渡到细磨。
2. 固定样品:确保样品在磨制过程中固定不动,可以使用夹具或磁性工作台。
3. 粗磨:使用粗砂纸(如80#或120#)去除样品表面的较大凸起,快速磨去不需要的材料。
4. 过渡磨:使用中等粗细的砂纸(如220#或320#)进一步磨平表面,为细磨做准备。
5. 细磨:使用细砂纸(如400#、600#、800#等)进行细致的磨制,直到样品表面光滑。
6. 抛光:使用抛光剂(如氧化铝或氧化硅悬浮液)在抛光布上进行抛光,以进一步平滑样品表面并去除磨痕。
7. 清洗:在每次更换砂纸或抛光剂后,用清水清洗样品,以去除磨屑。
8. 检查:在磨制过程中定期检查样品表面,确保没有过度磨削或损伤。
9. 保护涂层:如果样品表面有特殊涂层或处理,需要特别注意保护。
10. 安全操作:在整个磨制过程中,注意使用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以防止粉尘和颗粒伤害。
金相磨制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精细操作的过程,建议在有经验的指导下进行,并逐步积累经验。此外,磨制过程中要避免过热,因为高温可能会改变样品的显微组织。
金相实验中冲击吸收能力下降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
首先,材料本身的特性如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晶粒度以及是否含有冶金缺陷或热加工缺陷,如夹渣、偏析、白点、裂纹以及非金属夹杂物超标等,都会影响试样的冲击性能。
其次,试验方法的合理性也至关重要。冲击试验仪的标准不一致,或者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尺寸和形状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试验结果的偏差。
综上所述,金相实验中冲击吸收能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涉及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试验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金相显微镜是通过可调焦距的目镜及物镜进行观察的,对于层深的观测,需要通过调整焦距和拉伸层间距等方法来进行。
一般来说,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层深也会更加明显,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照明方式、旋转样品等方式来观测层深。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金相显微镜观测的是一个二维平面,因此观察时需要做好对样品的切面取样及切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