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策略展现了他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谋划。以下是对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详细梳理:
联吴抗曹:诸葛亮深知曹操势大,单凭蜀汉一国之力难以抵挡,因此他积极倡导并促成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的侵略。这一策略的成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草船借箭:在周瑜提出要求诸葛亮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的难题时,诸葛亮凭借对天文、气象的深入了解,算定第三天江上会有大雾出现,从而向鲁肃借得草船,利用曹操疑心重的性格,成功借回十万多支箭。这一策略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也显示了他对人心和天时的准确把握。
借东风:在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通过祭祀借来东风,为火攻曹军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策略的成功,关键在于诸葛亮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智激周瑜:在周瑜犹豫不决时,诸葛亮通过智激周瑜,使其坚定抗曹决心。诸葛亮深知周瑜的性格和抱负,因此通过言辞激将,成功激发了周瑜的斗志,使其全力以赴投入赤壁之战。
火攻曹军: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东风大作的天时,采用火攻策略,成功击败了曹军。这一策略的成功,关键在于诸葛亮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火攻时机的精准把握。
总的来说,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所采用的策略,展现了他卓越的智慧、深远的谋划和对人心、天时、地利的精准把握。这些策略的成功实施,为蜀汉和东吴赢得了这场关键之战的胜利,也为后来的三国格局奠定了基础。
火烧赤壁故事反映诸葛亮的品质如下
1做事干练豁达。在吴蜀联盟中,面对曹操的大军,诸葛亮临危不乱,处事不惊。面对多大的困难,都能解决。
2诸葛亮坚韧不拔妙计多多,面对周瑜的多次相逼,都能一一化解。还可以不破坏两家联盟。这也是诸葛亮非常坚韧的一面。面对困难直面而上,从不躲避。
关羽
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做了小说化的演义。公元208年赤壁大战,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赤壁之战时,曹操败走华容道,诸葛亮却派了关羽去拦截曹操;结果大敌当前,关羽竟然放走曹操,自己回去领罚时,才知道诸葛亮刻意规划的,知道自己一定会把曹操放走,从此对诸葛亮彻底心服口服。
诸葛亮让关羽放走曹操,并不是那么简单,不让曹操死在华容道最主要是和当年“隆中对”有关。
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势。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诸葛亮在对策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这个蓝图,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刘备后来就是基本上按照这个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
诸葛亮指出:“将来刘备要三分天下,而曹操和孙权两人目前还都不能动。”。之前曹操为了把关羽收于麾下,不但送了吕布的赤兔马和很多金银财宝给他,虽然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离曹操而去,但内心还是很感激;就因为孔明考量到关羽和曹操间有这个心结,才会让他守华容道并说:“一定不能放走曹操,否则就要军法处置。”最后两人见面时有点尴尬,关羽为了还恩情,就放走曹操。
如果当时曹操死在华容道,那历史会如何演变?
当时刘备的势力不如孙权,如果曹操一死,刘备只能在荆州苟延残喘,孙权还能趁乱夺取北方的各州郡,会对刘备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曹操不死,孙权只能和刘备合作,刘备还可以乘机提升势力,为了合理的放走曹操,诸葛亮才会派受过不少曹操恩惠的关羽镇守华容道。
除此之外,诸葛亮出山时,就一直想让关羽对他心服口服,却一直没有机会,刚好有这事件发生,关羽违反军令状需要处斩,但诸葛亮却饶了关羽一命,卖了人情给对方,这才让关羽愿意听从自己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