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咚是象声词叮咚转化来的,形容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也有用其形容高出落在低处的水声、弹琴等。
象声词。形容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明 唐寅《绮疏遗恨·砧杵》诗:“忍抛砧杵谢芳菲,敲断叮咚梦不归。”
《红楼梦》第八七回:“走近潇湘馆 ,忽听得叮咚之声。”
(4)张天翼 《最后列车》:“身上悬灯似地挂着那些捞什子叮咚叮咚响。”
出自清学者俞樾的古诗《九溪十八涧》,全文如下: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俞樾所描绘的这一景致,是距杭州西湖仅十里之遥的“九溪十八涧”景区。他对白居易赞冷泉“最余杭而甲灵隐”不以为然,他说,“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并且别出心裁,于是作叠字诗赞九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