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武”、“儒”、“道”。
这四个标志是唐代时期为了彰显文化和武力、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而设置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其中,“文”代表文化的重要性,“武”代表武力的重要性,“儒”代表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道”代表道德的重要性。
这些标志的存在,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唐昭陵六骏、唐景云钟、大夏石马。
1、唐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由画家阎立本所绘,工艺家阎立德雕刻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乘骑的六匹战马,名称分别为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2、唐景云钟
唐代为景龙观所铸之青铜钟,原名“景龙观钟”,开元年间改景龙观为迎祥观,故又称“迎祥观钟”。钟高247厘米,重达6吨,上锐下侈,为青铜铸成,后曾悬挂于西安钟楼。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今称之为“景云钟”或“景云铜钟”。
3、大夏石马
此马刻画简洁但不失准确,与汉代石雕有明显的承继关系。马体匀称,前腿绷直而后腿略弯,动静相生。前腿间的弧面上,“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清晰可辨,使其成为大夏纪年明确的唯一遗物,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