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不仅如此,它还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就是这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才抵挡了敌人的攻击。长城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东西相距长于5000多公里,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
长城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由首都镐史(今天的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可见长城的知名度有多大了。
登上长城,让人感到格外舒畅,长城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龙,围绕在中国各地的土地之间。长城一共有18关,八达岭是保存最完整这一段,其他的城墙都因为时间的推残而都倒下,而这几段城墙在风雪中屹立不倒,我们劳动人民的辛勤和坚韧离不开。
你知道长城是怎么建造的吗?它的建造方法令人惊叹,单看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建造这个庞大雄伟的长城,起码也要几百万块这样的条石。没有用任何辅助的机器,只能靠人力把这些沉重的石头运上这陡峭的山岭,一条闻名中外的长龙才得以诞生。
这就是炎黄子孙的伟大,这就是炎黄子孙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这就是炎黄子孙的象征。这一壮举,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千米,约13000里,故称“万里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万里长城建造的背景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威胁,而长城的建造是中国古代政府为了加强边防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先后经历了秦、汉、明等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