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马蹄(又称荸荠)肉质洁白,味甜多汁,但有时候会发现荸荠肉里有红色的东西。这些红色的东西很有可能是荸荠自带的,大多是植物的花青素。马蹄作为一种水生植物,其果实、茎、叶等部位都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这是一种天然的色素,可以随着植物的酸碱度或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因此高温加热后的马蹄可能会变色。
用料:无盐奶油150克、糖粉100克、全蛋1个(50克)、香草粉2克、低筋面粉250克、巧克力适量、盐1克
步骤:
1.将无盐奶油打散后,加入糖粉、盐,与奶油拌匀打发。
2.加入全蛋,继续打发。
3.打发后,加入低筋面粉搅匀。
4.将面糊装入裱花袋内。在烤盘上裱出U形的马蹄状,用160℃∕20分钟左右。熄火后,用余温再焖10分钟左右。(两盘一起烘的话,有些上色了,就可以将两盘互换位置同时里外转下,继续烘烤)至表面呈金黄色即可。
5.将巧克力切成小块,隔热水加热使其熔化。出炉的饼干稍待凉后,蘸上巧克力,放在保鲜膜上待巧克力变硬,即成马蹄形状的马蹄酥了。
汉武帝所铸金货币马蹄金,西汉时又称为褭蹄金。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人的主要代步工具就是马。外出致远、征伐作战,没有马是不行的。汉代人尤其宠爱马,皇帝和王侯贵族都养着许多良马。他们把马当成宠物,食以精草粟麦,佩饰银铜珠玉。还根据马的外形、毛色、叫声、行走的快慢给马取好听的名字。如汉文帝曾养过九匹良马,称为九逸。
汉武帝得乌孙名马叫西极,得大宛汗血马名叫天马。1969年甘肃省武威雷台汉墓的出土物中有铜奔马一匹,造型奇特:马的后右足下踏着飞鸟一只,似腾空飞驰。造型优美、栩栩如生。以马踏飞鸟衬托马奔如飞,已超越飞鸟。前人名为马踏飞燕或铜奔马。实应名之为腰褭(以鸟在马腰之后),系骏马之一种。古代良马多驰骋于战场,为防备战马受刀、枪、弓箭之伤,战马往往要穿铠甲,称曰甲马或索子马。
马被甲犹人之穿衣,马在衣中则称为褭;而无衣无鞍之马则称为刬马。为与普通无甲之马蹄相区别,汉人称有甲之马蹄日褭蹄。汉武帝将金钱币铸成褭蹄形除有宠爱良马的意义外,也有祥瑞的意义。今人多称马蹄壳形的金货币日马蹄金,而很少称褭蹄金,这是因为今天的战马已不再穿衣征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