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
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
其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乏淡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全世界大约有200种
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
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01
海蜇:伞盖体呈馒头状,有8个口腕,属于水母的一种,可食用。水母主要是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的。
02
巴布亚硝水母
它的伞盖体呈半球状,上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白色斑点,悬垂的口腕通常呈短棒状。
03
黑星海刺水母
黑星海刺水母的伞体就像一个硕大的黑色星星,最大直径可达30cm,喜欢漂流在海洋表面的水域。
04
大西洋海刺水母
大西洋海刺水母通体呈白色,也有粉红色或黄色,触手细长。它比太平洋海刺水母要小,与其他水母不同,它可以在低盐度的水中生存。
05
霞水母
霞水母,是一种大型海洋浮游生物,我国沿海常见的霞水母通常直径达50厘米,世界上最大的水母为北极霞水母,长达5米,水母的触手上有毒。
06
太平洋海刺水母
海月水母
太平洋海刺水母是一种海洋中较大的低温水母,伞部的直径最大的可达1米左右,它有24条触手,可以捕食很多食物。
海月水母是一种典型的漂流水母。它们的幼虫从受精卵发育而成,幼虫的身体表面有无数的纤毛用来游泳。它们是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母的繁殖
水母雌雄异体,有生殖腺在近胃囊处。成熟的精子流入雌水母体内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幼虫离开母体,在水里游动一会儿后,沉下海底形成幼体;然后变成水螅体,水螅体分裂成多个碟状幼体,再发育成水母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