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的主要事件: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
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治所邺城)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
相州、魏郡和邺县及大部分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于邺城旧址置灵芝县。
原旧邺县地划入安阳县,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
尉迟迥,字薄居罗,代地(今山西大同东北)人,鲜卑族。
西魏、北周著名将领,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
尉迟迥能征善战,好施爱士,位望崇重。
初为宇文泰帐内都督,跟随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累有军功,任尚书右仆射、大将军。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入蜀平萧纪。
以功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守蜀地。
北周初年,拜为柱国大将军。
宣帝宇文?即位,出任相州总管。
宣帝死后,杨坚独揽天下兵马事,他起兵讨伐坚,兵败自杀。
"朕之受命,天心厌乱,非求自得,乃应人请。":杨坚登基后发布的诏书中,表达了他即位并非出于野心,而是顺应民意,受命于天。 "自今以后,一切务从节俭,不得妄费财力":杨坚颁布的《节俭令》,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减轻百姓负担。 "大赦天下,凡系囚徒,皆宜释放":杨坚登基后,颁布大赦令,赦免天下囚犯,以彰显仁德,凝聚民心。 "营建东都,遂成大业":杨坚雄心勃勃,计划在洛阳建造东都,以分担关中的压力,巩固隋朝的政权。